贝亲新闻

贝亲联合南方日报共建“幸福厨房”

2011-11-30

南方日报"幸福厨房"计划启动已有半年,在广东完成10间"样板间"的建设,并获得包括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。此次贝亲公司与报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将走出广东携手共建更多的"幸福厨房",为边远地区孩子送去关爱。

本月28日,南方公益一行5人与来自贝亲婴儿用品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一起,首站开赴贵州省六枝特区苦李井小学,向300多名学生送去了价值3万元的厨房电器, 以及书包、衣物、玩具等物。

六枝特区地处贵州省西部,六盘水市东大门,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特色的县级行政特区。一路上,孑然兀立的石灰岩山峰,在岩石间艰难开辟出的农田,以及始终掩映在云中的半个太阳,提醒着我们这里是"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里平"的贵州。

苦里井小学设于新场乡苦李井村村委会,就坐落在102国道侧畔。学校始建于2000年,现有教师10人,学生324人。据当地志愿者谭先生说,新场乡共有7所小学,之所以选择苦李井小学就是因为它的交通最为便利,还有一些小学连车都进不去。

志愿者们到达时是上午11点左右,提前下课的孩子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。志愿者们七手八脚地卸下总价值3万元的厨房电器、课桌椅、玩具、衣物和书包,以及两箱羽绒服等物资,等待捐赠仪式开始。

 
 
学生午餐仅有水煮土豆

苦李井小学校长高峰说,由于地理条件限制,苦李井小学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要步行3至8公里路到校上学,七成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,在校午餐的人数每天都在100人以上。许多学生午餐没着落,大部分只能靠从家里带来的土豆或冷饭充饥,或者花5毛钱去小卖部买点零食。有些学生甚至得一直饿着肚子上完下午的课。午休时间,校园的旗台上、草地上、操场边,一群群地坐满了吃土豆的学生。土豆剥了皮,蘸上点贵州特产辣椒面,就是他们的午餐。

13岁的六年级女孩陈敏,每天上学得翻山越岭走两个多小时。清早5点半起床,和弟弟一起随便吃点前一晚剩下的汤饭就开始赶路。晚上回家做完作业,得先把第 二天要带的土豆煮熟才能睡觉。到冬天天气特别冷的时候,土豆都冻成了疙瘩,学校没有什么设备可以加热,同学们就一起跑到附近的山坡上捡柴生火,把土豆扔进 火里烤热,"像野炊一样"。她这么说的时候,脸上带着欢快的笑。于是记者问她,难道不觉得苦吗?她淡定地摇头。虽然随即她又说,其实自己最想带到学校吃的是大米饭,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"油炒的土豆"。

 
"幸福厨房"让孩子们跃跃欲试

学校有一间教工食堂,供应十几个住校老师的伙食。等到天冷了,每天中午就会有几十个学生到教工食堂来排队热干粮,但食堂只有电磁炉和一个蒸饭锅,有些学生的的干粮热不上,也就囫囵吃了。学校希望,以后可以在学校给学生蒸饭,菜由学生自己带来。而让学生们开心的是,有了微波炉以后,它们至少可以在学校把土豆热一热。这次送来的电冰箱、消毒柜、电饭煲、微波炉,对于他们来说都还是些新鲜玩意。他们在旁边好奇地看着,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包装拆开。从今以后,这些设备将为他们的午餐服务。

贵州的苦李井小学只是"幸福厨房"走出广东的第一站,贝亲公司还将与南方日报一起,在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省份继续推进"幸福厨房"建设,为更多孩子送去爱心和帮助。